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回顾丨NFT 艺术的 N 种可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羽呈会艺术产业俱乐部 Author 知鱼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4月2日,「NFT加密艺术的N种可能」主题论坛在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由羽呈会艺术产业俱乐部主办,主讲嘉宾和现场参与者都是对加密艺术颇有研究和观点的相关领域从业者,他们针对NFT的边界与想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嘉宾」


李熠

ArtAlpha艺术阿尔法创始人

艺术收藏顾问




王毅

自由投资人




李飒

当代艺术家




崔扬

中融嘉尚运营总监  

ATCC创始人


「主持」


于飞

羽呈会艺术产业俱乐部创始人

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总监




  

Part 1

— 什么是 NFT — 



嘉宾:王毅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代币)。


我们常见的Token(代币)都是同质化的,比如生活中常见的100元人民币,每个人拥有的都是一样的,可以互相换来换去,但非同质代币就不一样,这个东西是唯一的存在,人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NFT,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就是这个样子。


嘉宾:李飒

我理解NFT就是一个新的交易平台,以数字货币的方式交易数字艺术。


嘉宾:李熠

我认为它是互联网方式的一种加强,如果我们把现实生活搬到互联网,区块链把这种链接加强了,然后加上信用、时间的概念,NFT突破了加密货币的限制,让大家能够在上面的运用更加广泛。


嘉宾:崔扬

NFT指非同质化代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证书。可以理解成把艺术品的确权、信息、文件放到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是不可篡改,不可消失的,这是底层逻辑。


这里有个问题:Token在中国翻译成「币」,这个翻译我觉得会更多限制它的使用。如果把它翻译成非同质化存证或者券,我觉得比翻译成「币」更好,它就是具备信息含量的一个证明




Part 2

— NFT 特征是什么 —



嘉宾:王毅

NFT的重要特征:每一个NFT都拥有独特且唯一的标识。唯一性是NFT最重要的一点。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点就是它的便携性


收藏一幅实体画,会有诸如运输、仓储、养护等问题,欣赏时也需要根据作品适配环境。如果是加密艺术品的话,可以直接投到墙上,甚至可以在手机上观看NFT作品。未来的线上展览,每个人都能在网上看艺术作品,没有必要非到线下看。



嘉宾:李飒

我们正在从现实生活向虚拟生活转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未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1. 艺术泛娱乐化

虚拟生活会在未来世界的生活当中占据越来越有影响的位置,这也是虚拟艺术产生的最基本条件。


2. 新钱宣示权力

数字货币模式运行到今天,有大量的新钱出现,投资者开始投资虚拟,这是一种新的资产分配或者风险分配方式,而艺术一直是资产升值保值的重要方式。


3. 艺术去深度化

对艺术家来说,NFT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交易平台上来去销售,然后被别人接触到。


4. 对人文价值的驱逐

除了艺术品有了新的交易平台、新的增值方式之外,我最关心的是艺术品价值输出的功能。我觉得虚拟艺术产生了新的交易平台,但并没有产生新的艺术形态。最关键的是艺术作品当中的文化价值能够保持住或者能够有新的东西,这是我比较关心的。


虚拟艺术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消费习惯或者文化习惯也会随之改变,也许虚拟艺术或者这种新的交易平台,在未来的艺术圈会发挥它的作用。



嘉宾:李熠

我支持李飒的看法。从艺术创作来说,数字艺术并不是特别新,六十年代就开始了数字技术的创作,最近佳士得拍卖NFT作品成为热点,本质上有两个方向上的影响:一是交易,二是收藏


交易的过程,主要体现是去中心化。现有的市场交易模式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然后经由画廊、经纪机构,把作品销售给藏家。现在有了NFT平台,艺术家可以自己上传作品,然后进行销售,中间环节去掉了,这对中间商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现在也有很多画廊在关注NFT,他们的工作有可能会在以后被取代。当然他们所做的工作并不只是交易本身,他们也在帮助艺术家,给他们制造社会知名度等。


另一方面,社会已经进入虚拟资产的拥有时期,这对老一代的收藏家来说,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是实物性收藏项目,但是像王毅这样一直投资「币」圈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理解。


嘉宾:崔扬

我对NFT的理解没有那么兴奋,这是老生常谈。


首先,数字艺术只是一个创作材料,NFT这种形式,就像江南皮革厂不应该因为有了淘宝这个平台,它的皮鞋就可以卖很贵。艺术行业有90%小艺术家,不能因为NFT的产生,很多人就一起加入,然后得到很多的钱,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思维。


其次,NFT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冲击目前的画廊行业艺术品行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如果被冲击,它早就被冲击了。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艺术品行业一直没有变。


艺术品不是商品,一件艺术品,它的物质成本就是颜料、画布和画框,为什么在市场上能产生两三百万的价值?这里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学术机构、策展人的推动、美术馆推广,有大量的工作。如果NFT直接取消了中间环节,它的价值如何产生


而且在广泛的应用平台上,我们会担心一种现象:大多数的艺术家会没有饭吃。NFT把艺术品平民化之后,大众没有审美和学术体系的支撑,他们分不清哪些是艺术,哪些是插画,哪些是设计


市场完全开放之后,10%金字塔尖的艺术家之下,90%的艺术家会受到很强烈的冲击。在技术面前如何保证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很难从插画师、设计师的角色剥离出来,是大多数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没有一级市场的代理,没有学术支撑,也没有策展人把作品带入某些环境。那么,200元材料费的作品,想卖1万,这其中的9800元怎么支撑?通过NFT支撑吗?


Beeple事件之后,我们也去查了来龙去脉,是有基金在运作,这是一个金融现象,我没有太多的兴奋,反而会有一丝顾虑,就是现有的艺术品行业的体系如何应对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Part 3

— 为什么会买 NFT —



主持:于飞

王毅最近开始买NFT艺术品,你为什么会买?你买到的东西是什么?你只是把它当作投资,还是有其他含义?


嘉宾:王毅

买NFT的初衷是因为想参与进来,我也好奇最开始买这些东西的人。到现在为止我买了三四十件作品,其中10件作品涨价就卖掉了。我参与了以后觉得,首先这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参与的平台


其次,这里有很多作品不仅仅限于画。我收藏的小视频比画多,我蛮喜欢的。这以后也是有可能带来增值的很大一部分。还有,我买了以后发现其实我还挺喜欢这个东西,我不太喜欢实体的艺术展,必须要出门才能欣赏。


我买NFT,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唯一性,跟买实体艺术品的感觉是一样的,如果某个大师的画放在家里,不就是要有唯一性的感觉吗?区别在于我买的是线上,你买的是线下,感觉其实是一样的。




Part 4

— NFT 底线是什么 —

 


主持:于飞

实际上NFT的交易平台目前都在国外,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我们先聊一聊关于NFT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法律底线在哪里?


嘉宾:崔扬

我觉得底线是别发「币」。艺术品行业,我觉得对技术的拥抱应该有节制。如果说你就是想通过NFT赚钱,那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赚钱的东西很多,我觉得选择NFT可能还会是一个风险,买矿买房产可能赚得更多,更加稳健。


NFT这种非同质化代币,需要价值依托,它的价值依托就在于它承载的是什么?NFT不是一个收藏行业,只是一个投资行业没人去用NFT收藏,它只是证明你的价值。这牵扯到艺术品的本质是什么?欣赏艺术品是一种有温度的连接,NFT全程数字化之后,可以产生价值,但很难确定艺术品的本质。



而且唯一性只是艺术品其中一个特性而已,并不是因为具备唯一性就会贵很多。艺术品本身跟商品是有严重区别的,它的隐含价值大于物理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证书存证这方面,有人炒这件事情,就有愿意参与的艺术家,然后你就能在市场上流动,有人赚了就可以利益分配。


投资最终还是需要回归理性,未来NFT可能会把艺术圈目前几百年的架构体系改变,这是学术部分,展出部分以后NFT是否也可能会跟实物进行关联,这个也很重要。NFT的所谓图像版权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比如房产证也可以NFT,所有东西都可以NFT,而不仅仅是艺术,我觉得艺术跟NFT的结合要有节制。


我在2018年投了ATCC,做的就是溯源存证的事情,把每件作品不管是虚拟的还是实物的,帮助他去做确权和价值估量,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些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目前我觉得这个状态还是要冷静,电子确权是需要的,这是一个大趋势。包括大家可以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管理数字资产,但它绝对不是改变目前技术结构或者生活方式的一个工具


主持:于飞

总结来说,崔扬的观点就是重链轻「币」这个底线,作为创业者来讲,这也是ATCC的初心。艺术品还是要遵循市场更核心的一个规律,然后在这个规律往上面做延伸,补齐它的空缺点——溯原存证。


嘉宾:李熠

实际上佳士得的拍卖结果完全超出了我们当时的预期。在此之前,我们跟佳士得的媒体团队一起预估了一下,觉得超过600万美金就是记录了,但是最终拍出的价格打破了常规,不可思议。

艺术圈是很小的,平常的事件很难出圈破圈,但这件事情发出来之后,我们的阅读量比平常高了10倍不止,然后我们开始发起投票,看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件?最后得出结论: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六七的人表示支持、看好NFT;20%多的人持反对态度;还有30%多是看不懂,这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就像崔扬说的,艺术家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并不是那么强烈,反应最强烈的还是拍卖行所以NFT本身还是跟交易,还有刚刚所谓的溯源关系更大,佳士得拍卖NFT作品的意义是让这个事情从「币」圈出来,得到传统交易平台的认同,而且还可以用加密货币来付款,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紧接着其他拍卖行也想拥抱这样的新技术,想做出一些改变,把传统艺术家的实物作品列到线上来,然后为他们的作品溯源、数字化,让这些交易更加环保,对于我个人来说,会认为是一个好的趋势

我参与过很多国际化交易,传统艺术品的运输、溯源、真伪问题,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很大的风险。我们可能赚了很少的钱,但是在抗一个很大的杠杆性质的风险,这其实不合常理。如果在交易上能够有NFT这样的东西来帮我们解决溯源的问题,我觉得很好。


第二,就是所有权的转让,避免了目前实物运输的困扰,交易速度加快了,也更环保,费用更低了,这也是很好的。拍卖行正在跑步入场,佳士得在这件事情之前,也只是认同这个方向,先跑进来再说,未来具体怎么运营,大家都在尝试。

比如大家比较了解的大卫·霍克尼,之前他就是用 iPad创作,然后在iPad上画画,画完之后把作品打印出来,分成不同大小的尺寸,打印出来就像一个版画一样,然后再卖出去,给你一个证书。

我当时也参与了作品的收藏,我觉得有点可笑,因为它是打印出来的,除了签字是艺术家本人之外,如果我要长期收藏这些作品,我还是会担心。我只有一个证明方式,画廊的交易凭证,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还是会担心,到我孩子那一代,这些东西丢了怎么办?如果没有数字化的统计,画廊给的证书,之后画廊不存在了又怎么办?针对这类收藏,我觉得如果是现在,通过NFT发售,我收藏起来不会太难。

然后是版权的部分。这里面有一个漏洞,现在我也有疑问。比如说艺术家创作了一件作品,把它做成了NFT,艺术家有著作权,画完这张画,签上名字,这个动作是署名权。但是他把作品NFT这个过程,我们无从证明他在做这件事,他是不是抄袭,还是别人的东西,这是个跟法律有关系的部分。

第二,他把作品放上去之后,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著作权。NFT的好处就是它可以把这些放在一起。艺术品由一家公司销售出来之后,到藏家手里再销售的时候,艺术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权利。NFT能够帮助我们去溯源,包括获得这方面的收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Part 5

— NFT 对艺术家的影响 — 



主持:于飞

我们在一个巨大的变局当中,受全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在变,收藏家的收藏理念也都在变。从艺术家的角度,李飒你怎么看待加密艺术对你的影响?


嘉宾:李飒

对我来说影响不大。NFT就是一个新的平台,提供一些新的交易机会。艺术家群体是分层的,资本会集中在商业价值突出的领域,因为这样做,利益会翻得更快。因为现在Beeple的NFT作品成了现象级破圈事件,所以大家关心的是这一块。但对我来说,更关心的是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艺术作品有两部分价值:一是商业价值,也是大部分人关注的部分;二是文化价值,这两部分有重叠的地方,可能现在价格很高的作品在未来不一定有文化价值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印象巴黎》写在当时占据大部分社会资源的艺术家梅索尼埃(艺术市场、社会声望),后来在艺术史上并不重要。



比如说为什么艺术史上毕加索那么重要,是因为他的价值在艺术史上是可以输出的,他的作品即使现在卖的价格很高,是有价值在后面做支撑的。我不是特别关心NFT,是因为现在看来这些作品,未来的文化价值在哪里还不好说。


作为中国艺术家我还是挺兴奋的。这是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过去十年时间,我把西方的美术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未来的机会在中国。现在看热点是Beeple,但未来在市场上更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一定在中国。


过去三四十年,整个欧洲都没有大的变化,静态社会固然有它的好处,但同时也有停滞的一面。只有中国这样快速变化的社会,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变化是很好的机遇,艺术家未来的可能性就是时代变化的可能性。所以我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建构自己的文化理念


今天,作为艺术家,我对所有的平台持开放态度。我自己也做绘画、雕塑、装置、行为、影像,只是方法不同,NFT或者虚拟,我不拒绝,有机会也可以接受。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艺术作品背后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艺术家建构的文化价值,这种语言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对这个时代变化的敏感捕捉以及新的创造。



Part 6

 — NFT 在中国的可能性 —



主持:于飞

抛开价值的话题,今天主要谈论的还是NFT平台化的新形势。据了解,现在主要的交易平台是在国外,买家买的也大多是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国内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会有机会吗?国内的整体大环境,是不允许去中心化的一个交易币种存在的。NFT加密艺术在中国的可能性是什么?


嘉宾:王毅

首先,金钱上,交易方式变了现在国外的平台,个人注册账号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关于艺术家的认证,比如说你是艺术家,你把所有作品发到这个平台上,平台就会对你进行背景调查,经过认证之后你就可以入驻这个平台,可以销售自己的作品,通过平台获得收益。而线下传统交易,中间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这是方式上的改变。

如果你不想以个人身份入驻,可以加选择加入一家厂牌,由他们运作你的作品,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提升,也可以直接获益。还有就是NFT对创作思维具有变革意义。我的朋友最近参与了UCCA LAB的展览,跟之前做的线下作品完全不同,这在创作上是很大的改变。我其实更愿意称这些东西为加密数字艺术,避开「币」这个字眼。



Part 7

— 怎样看待 NFT 的未来 — 



主持:于飞

无论是线下作品,还是NFT,收藏者各有各的快乐根源。从大的环境来说,我们需要拥抱未来,那么,NFT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嘉宾:李飒

我对新的数字艺术并不排斥,作为一个方式来说,艺术家平常也是各种方法都会尝试,对未来抱着开放的心态。但是要怎么去做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什么样的东西在未来一定会更有价值,我的观点是:不一定新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因为艺术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目前来看艺术的商业价值这部分,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就是谁的价格比较高,但是文化价值这部分,其实和商业价值是不完全一致的。


我其实是个很分裂的人,在做作品的时候我喜欢爆发力特别强暴烈的方式,但是做分析的时候又逻辑性非常强,所以对未来的判断就是我要去的方向,虽然NFT现在是一个热点,但数字艺术的未来仍取决于价值建构。



嘉宾:李熠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NFT这种发展是一种无法阻挡的必然我们今天在谈这个热点,好像大家觉得数字艺术突然就获得重视了,其实是NFT技术帮助数字艺术实现了它的价值。同时大家也在为传统艺术行业焦虑,会去思考这些实物作品未来会怎么样?各大平台都在积极想办法,积极解题。


艺术家该怎么去创作,所谓笔墨随时代,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他要面对的命题,就像现在,大家既可以天天去故宫看宋画,宋代的器物,也可以去研究佛罗伦萨,是完全在各个时代可以游走的一个状态,艺术家需要解决的是他选择什么样的路,忠于自己就可以了。


收藏家群体,我觉得也是不同的收藏家会收藏不同的东西,比如这次购买Beeple作品的人,被公布是个印度买家,本身他拥有一个技术公司,做这件事大家都猜测可能会有宣传目的。但也可能他就是支持这个理念,他的思想能接受这样类型的一种作品。收藏传统艺术品的人和收藏NFT的人,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对他们而言是新事物的东西。NFT的热潮也必然会助推整个艺术行业的变革


之前,传统艺术品的交易环境,实际上做的是信息差异化和氛围制造的事。受NFT冲击,将来没有信息差异化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中间环节从业者,该如何适从?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过去画廊可以帮助艺术家去实现他的社会认知,但今天粉丝经济的时代,艺术家自己就可以拥有热度,甚至还出现了画廊因为看到拥有热度的艺术家,反过来签约他们的现象。


比如大家熟知的老树,是他自己先在网络上有了热度,然后才有艺术机构找到他,为他做展览、出画册。国际上非常受人追捧的潮流艺术家Kaws也一样,自身就有很大的能量,如果经纪机构的品牌还没有他自己的能量大,那就确实需要想一下,未来该怎么去调整和改变。


这也就是我们所谈论的去中心化,这是信息科学时代的一个趋势,并不是有一天突然到来的。世界三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目前已经跑步入场,那么今天我们的画廊、展览会,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这需要整个行业一起思考。



Part 8

— NFT 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



主持:于飞

早两步叫先驱,早一步叫先烈,早半步入场可能才恰逢时机,大家认为现在NFT这个领域在一个什么阶段?


嘉宾:崔扬

2018年我就在做ATCC,在任何新事物爆发之前,都会有很多人入场参与。NFT目前来看,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它可以整合艺术圈所有的链条,但是我觉得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从买东西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它有很长的节点。像传统的一级市场画廊,做的是了解艺术家的认知结构,辅助他找到创作方向,然后做适合他的展览,包括宣传推广,让大家知道艺术家慢慢成熟的过程,进入二级市场。


也有学术策展人,美术馆,学术机构的推动,作品的价格可能从200块钱变成200万,中间这个过程里的所有群体,价格是共享的。如果作品直接从买家直接带到藏家家里,中间环节所有人的价值被舍弃了,这虽然也没有问题,但是从厂家到入库,这是最便宜的商品模式,它不是一个艺术模式。不让中间商挣差价,在商品领域的确是成立的但艺术领域,一件作品的增值,往往背后有大量的工作和数据支撑,可以为藏家的购买提供判断。


可以畅想一下,可能NFT以后会出很多的协议,比如这个艺术家有人负责他的学术性,有人负责策展,形成交易后利益怎么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工作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权利,这些需要协议化,但它一定不是剥夺中间所有的空间。


我觉得目前大家对NFT的反应,不够客观冷静。原来拿钱投资看不到东西,现在可以看见量化的东西,而且还是不可篡改的,永不消失的,有了这样的共识,资本在里面看到的是资产的价值,而对于艺术圈,我觉得可能会滞后两三年。不管是实体作品还是虚拟作品,都要有它自身的价值逻辑



NFT可以把任何形式介质的艺术品当证书存在这里,用时间戳作为证明,真的证据消失不了,作假也消失不了,而且还可以成为呈堂证供,这区别于传统的古玩交易,离店了就再也不管了,区块链可以让每个节点都可以溯源。


2018年国家发布法规,一切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技术所形成的取证凭证,互联网最高法院认可,解决了这些问题。NFT通过去中间化,可能会给大家一种世界大同的错觉。因为它更方便,颠覆了传统模式,一个新的概念出现,大家都很含糊地去跟热点,这样的事情哪个时代都有。


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有真正的藏家,购买实物艺术品,真的是在欣赏,在愉悦,在跟艺术品本身进行深入的链接。NFT这种金融属性的方式,固然增加了无数种新的可能,但非同质化代币如何实现增值,这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它像比特币、基金一样,是有风险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艺术圈并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我会担心有些艺术家,心态掌握不好的话,他会认为这个就是未来,这个就是艺术,他要通过这个赚钱,走捷径,而忽略了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学术经验、生活阅历,包括对社会的观察等。


藏家层面,如果未来艺术品市场就像淘宝选货,是不是会头晕脑胀?放眼过去线上海量的艺术品,有一毛的,有一块的,也有10万美金,100万美金的,藏家的决策模型变得多么复杂,是买一毛的,还是买100万的,该怎么抉择?


所以说,从艺术家直接到藏家手里,中间所有的环节都舍弃,我觉得还无法实现。除非人类的审美能达到同一水平,整个社会大众对艺术的认知达到同一等级,不然就会失去标准,NFT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对于艺术的这种突破,我觉得还是应该谨慎



Part 9

— NFT 的现状 —



主持:于飞

我觉得今天的状态有点像进入一种平行世界的感觉。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所有维度都在变化的时代,这个过程有点像电动汽车过了20%之后,就会超速取代燃油汽车这样的概念。前年短视频蜂拥而至,今年NFT爆火,传统交易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了互联网,NFT实际上也是在改变传统的话语权结构。在不同的维度当中,我很想知道区块链是什么规模,有多少人已经进入到各种虚拟货币的交易。


嘉宾:王毅

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钱包地址。现在钱包地址3000万左右,如果按每人平均20个地址计算,估计在150万到200万人在做跟区块链有关的交易,这是我目前感知到的数据。


另外我还想针对艺术品文化价值这部分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个事物没有百年以上的发展可能很难谈得上文化,NFT加密数字艺术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亚文化,目前所有的文化传承确实什么都没有,这是事实。


但是几十年以后再来看,那个时候可能就具备了某种文化的意义。这就像新建一个城市,深圳在很多人眼里也没有文化,但它具备所有的商业基础,再过50年100年的时候,人们是不是就可以探究到深圳文化层面的意义了呢?


还有一个感触:NFT加密数字艺术,我身边币圈的朋友,真正买过卖过参与过的人,基本上年龄都不会超过35岁,这里面存在着代际的问题。


其实加密数字艺术和传统实体艺术,并不存在冲突,或者说谁一定要革谁的命这种关系。就只是线下有线下的存在,线上有线上的存在。就像早期淘宝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实体要死了,事实上,很多人现在又开始反过来做实体,是一样的逻辑。


至于NFT数字加密艺术是否触及法律底线的问题,NFT数字加密艺术跟发币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遵循,也无法可依,但国家也并没有禁止,从这个层面来看,大家都在一步一步探索之中,随着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迟早会有相应一些举措出台。



Part 10

— 互动环节 —



著名策展人:顾正清



Q:我想问一下崔扬,你说NFT进入到市场,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据了解,国内有几个重要的艺术家马上也要上链了,这个趋势无法回避,在这种情况下,你对这个不确定性还有其他的认识吗?


嘉宾:崔扬

A:顾老师,是这样的,我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吧。我2018年做ATCC,发现区块链它只能满足一件艺术品的存证溯源,这个作品到底属于谁这个问题。现在的法律法规对于艺术品确权是不确定的,是缺失的。


一个公共空间展出一张画,它的归属是没有确定的,不像房产证、车本。我觉得NFT技术比较确定性的未来,一是确权,二是溯源原来我们做这些技术,是通过一个区块,记录艺术品的所有痕迹,机构会倒闭,但艺术品理论上是永恒的。


区块能做的一种价值是痕迹化,从一件艺术品诞生,是哪个艺术家创作的,中间经过任何买卖,策展人是谁,学术内容是什么,哪个美术馆做过,包括出版著录,都可以集成在上面,每个节点,每次交易,每个action变成一个值,全附着在作品里,最终所有痕迹组成了艺术品的价值。


现在我看NFT是直接复制,直接就是这个东西10万美金,那件东西6000万美金,并没有附着学术过程,交易过程,整体的痕迹。所以我会觉得现在的NFT有点突兀,如果这个事物底层的本质是去中心化,那将来艺术家、策展人、经纪机构就不存在一线、二线、三线之分,所有的逻辑都是打平的,完全通过市场的认知来判断作品是好是坏,那么艺术品的价值认知,将不再出于经验,学术或者是美术馆的认可,而是资本的推动



那么,藏家收作品的时候,艺术和插画、设计之间的边界在哪里?插画、设计是不需要中间环节,机构认证的。而对艺术的理解,就是当我们想到一个艺术家的时候,就会想到某个展览、某个策展人、某个美术馆,某个作品。


比如一件作品,有什么样的学术附着,什么样的展览履历,中间通过1-10人交易达成共识:这张作品价值100万,那么转到第11个人的时候,基于前面的共识基础,就能加10万块卖出去。


我觉得将来确定性就是价值痕迹要留存,不确定性就是NFT是否能这么做,把各个节点附着上。打通这个链条过于复杂,打通以后,非同质化代币是否还有人愿意去买,它是否还能做成金融产品让人去炒,这些都是问题,因为它是非同质,现在炒的都是同质化。


所以我对NFT数字加密艺术持客观态度:既不兴奋这件事,因为早想到了;也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它会冲击艺术圈,因为它也冲击不了。现有的艺术品行业体系组成的节点,它无法逾越,在我看来,NFT现在能完成的就是一个证书的功能


现场参与者

Q:怎么理解NFT的去中心化?


嘉宾:崔扬

A:如果真是去了中心化,我们这么多年的专业学习意义在哪儿?我觉得艺术是需要引导过程的。包括藏家,很多也并不是专业出身,需要中间环节有节制的辅导。去中心化会使整个美学系统崩塌,届时世界根本不需要美学教育,只需要开发一个投票网站就可以了。全世界人民直接投票,哪个票数多哪个就是主流


这样做专业会被剥削掉,有的90后或者00后,刚毕业走去中心化的路子作品就卖出了高价,从某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是一种成功。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他可能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好像传统的中国书法,谁学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继承,从临帖开始,而不是上来就有自己的体系,先破一下。这是属于我的可能保守一点的观点。


主持:于飞

我们今天这场活动是在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依然是中心的概念,实际上我觉得NFT可能改变的是一个话语权,或者说谁更能适从新的概念。


嘉宾:王毅

刚才大家说的去中心化,我觉得更准确的理解是:信息扁平化。通过NFT技术人们接收信息更快、时间更短,而不像以前一个信息可能要经过很多次间隔才能知道的这种感觉。


一个是信息扁平化,一个是入场门槛降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来分这个蛋糕,起码给了普通人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理解更准确一些,而且严格意义上的去中心化是不存在的。


嘉宾:李飒

我特别理解王毅刚才所说的,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科技大航海时代,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关心财富的开拓,新领域世界发生的种种变革,需要随时接受、拥抱新事物。


我个人其实也对未来的世界持开放性态度,但是我始终认为艺术的价值,有自身的逻辑,艺术史也一定是有逻辑的,比如说梵高、毕加索,为什么这么重要,这里面其实是有文化逻辑的,有共识性的东西在里面。


同时我也觉得应该再打开一点,不仅仅局限于NFT,因为艺术品的文化价值跟时代有关,不是说新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历史延续性的东西也很重要,从伦勃朗到梵高,再到今天这种现象,不断演变的背后,一直有文化逻辑在里面的,那就是人类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对人性不断深入的认识


所以对Beeple的作品,我不认为它是一种价值特别高的东西,我觉得它可能更多地符合资本的逻辑,同时,我认为他在未来不一定是很重要的艺术家。


嘉宾:李熠

关于Beeple的作品,在艺术价值方面怎么认定,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资本为什么选择NFT运作,也必然有潜在的逻辑。它可能代表了这波资本的拥有者,他们对未来的一个选择方向,比如像参与其中的王毅,印度买家等等,正是因为他们走在技术前端,所以他们会反过来选择他们喜欢的看得懂的东西,结果就是选择了NFT艺术。


作为艺术领域的评论家、艺术家和从业者,我觉得更多的是对NFT线上的总结,每个人都是观察者,都有自己的视角,最后怎么来总结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当下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定论,我觉得一切都是开放的。


嘉宾:王毅

我对刚刚李飒老师说的问题很感兴趣,其实NFT还有一个好处可能还没被重视,给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一个很便利的展示平台。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年的文化艺术展览真的非常有限。全世界60亿人,包括非洲那么多部落的文化都奇奇怪怪的,如果没有一个展示平台,怎么去研究这些东西,NFT是个很方便的方式。如果在网上搞这些展览的话,我想想就觉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现场参与者



Q:今天讨论的是NFT的可能性,我很想知道王毅老师您的从业经历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嘉宾:王毅

A:我的困惑不来自于从业经历,我人生最大的困惑是:人类到底从哪里来。我一直坚信人类是从外星飞船降落到人类的殖民地,地球本质来讲就是一个监狱,地球也不是去中心化的东西,也是被人监控的,为什么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这么完美?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其他我没有什么困惑,因为我觉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跟我想知道的那些问题相比,不值一提。


嘉宾:李熠

我想补充一点,刚刚想到关于NFT的不可篡改性,有点像我们人类过往的历史,历史就是不可以篡改的,如果可以篡改,那我们的文明可能就不存在了。我认为现在的人类,所有的生存轨迹,也极有可能在模仿一种算法。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面不能实现的,就通过网络世界去模仿某种算法去实现。


主持:于飞

嘉宾们中午时间提前碰了一会儿,聊到最后都归结到哲学的问题。无论是艺术还是NFT,背后的逻辑和模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羽呈会俱乐部的经验来看,我认为线下这种有温度的社群相处方式,始终不会被线上替代,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这种沟通和交流,特别珍贵。


NFT从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中的维度,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进行虚拟交易或者虚拟交流,这样的平台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以NFT作为承载形式的虚拟艺术品,价值也正在获得全世界市场的认可。几位嘉宾都提到了价值层面,艺术品实际上最终呈现的价格和创作成本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更多的价值是在它的附加值上。所有经手的过程、展出的过程、宣传的过程,公众认知和认可的过程都是它的价值构成。这个过程我特别认同崔扬刚才讲到的溯源存证链的重要性。


特别感谢4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这场活动的定位是对话,而不是我们带有某种结果预设的讨论,NFT未来的可能性更加宽泛和不可预计



本场活动分别从媒体、艺术家、投资人、区块链应用、艺术产业全局等不同视角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讲,都是过程更为重要。


感谢线上收看直播、线下到场的好朋友们,谢谢大家!




 



特别说明 / 嘉宾发言因篇幅有限略有删减

文稿 / 知鱼

   图片 / 硕硕 王骞

设备统筹 / 怀正 南方





“ 本文图文来源于羽呈会。   ”


往期 · 推荐

是他买了Beeple破纪录的NFT作品,前一口买家是一个中国90后

佳士得NFT作品4.5亿元成交,艺术品交易的里程碑!次世代艺术已来,什么是NFT一篇看懂

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年轻拍卖人成团出道,“开拍”将给内地艺术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把这个老爷爷“玩坏”这事,各界网友都兴奋了,艺术圈也坐不住了

ArtAlpha观察| 苏富比对2021年全球艺术市场的8个预测

波提切利巨制5.9亿破纪录,或被俄罗斯买家竞得,亚洲藏家为前一口买家

他于荒野居住,一年只拍一条小溪,大寒之日在湖面上做了“最孤独的展览”

2021,万物互联继续!近期品牌与艺术联名的那些成果

都2021了,为什么安利你来艺术圈工作?

彭斯:从肖像再出发

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

ArtAlpha观察|“沉重的深度”抵不过“高颜值”和“治愈系”?

艺术圈顶流村上隆直播带货赶不上薇娅一个零头?卖了什么,卖的怎么样?

ArtAlpha观察| 新买家已入场

2020全球TOP200收藏家榜单出炉,看看都有哪些华人面孔

探访超级收藏家伊莱·布罗德(Eli Broad)挂满艺术品的家

“三十而已”的艺术主线,从“梵高的睡莲”到男主偶像蔡国强

天价艺术品是怎么在拍卖会拍出来的

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

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

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